心理学:当你越喜欢一个人的时候,那个人就不喜欢你了 (2)
2023年UCLA的脑扫描实验给出冷酷答案:当对方感知到“被过度追求”,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瞬间亮起,那是身体在拉响“入侵警报”。
2023年UCLA的脑扫描实验给出冷酷答案:当对方感知到“被过度追求”,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瞬间亮起,那是身体在拉响“入侵警报”。
你送过最贵的礼物被忘得飞快,却记得吵架那晚她一句“你到底懂不懂我”——情绪没落地,再多红包也是白搭。
我心里咯噔:这不是在说我们这批人?2023心理健康蓝皮书直接给数据:18-35岁里42%同款“低配得感”,女生占58%。
在数据驱动决策日益主导商业格局的今天,因果推断模型正成为企业洞察力的核心工具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模型如何帮助企业超越相关性,真正理解“为什么”,并在复杂市场中做出更精准的战略选择。
写论文就像打游戏,艰难地把实验做完了,数据跑出来了,但是到了讨论(Discussion)部分,一不小心就“翻车”。很多研究生都以为,讨论就是"再来一遍结果",或者疯狂吹自己的研究有多牛,甚至干脆绕开问题走。导师或者审稿人看到这些讨论的写法,都要摇头。
论文 复读机 样本量 实验组 discussion 2025-10-20 17:42 2
大家好!今天我将与大家聊一聊论文摘要的重要性及其撰写技巧。作为学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,论文摘要不仅是读者了解论文核心内容的第一窗口,也是学术检索的重要依据。如何写出一篇简洁明了、结构清晰的摘要呢?接下来,我将从摘要的组成部分、撰写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写作误区
“别人晒娃年薪百万,我连给娃报个钢琴班都要货比三家,这落差谁扛得住?
教育部刚出的蓝皮书:每 4 个孩子就有 1 个被正式诊断为抑郁,68% 的源头写着一个字——家。
兰格教授找了一个僻静的修道院,并把这里还原成了20年前,也就是1959年的样貌,然后招募了16位80岁左右的老人,分成两组,实验组和对照组,让他们在修道院里待上一周的时间 。
在 SCI 论文写作的收尾阶段,不少作者会觉得 “只剩题目和摘要了,难度不大”,但这两部分恰恰是决定稿件第一印象的关键 —— 千万别因为松懈就走 “捷径”,比如直接从正文复制内容拼凑,尤其是摘要!
一个女性,因为孩子确诊了孤独症,事业停摆,是不是就再也回不到意气奋发的样子了?